俄罗斯所处的战略困境,决定了它在获取印度支持的同时,或将在不经意危害中国的边境安全。这么说有质疑中俄交往的嫌疑,事实是,国与国交往从来只看重利益,道德道义这些东西,更多时候是一种枷锁和束缚,只为了迷惑那些小国弱国。
7月17日,就中俄印合作机制开启话题,中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发言人林剑表态,中俄印三方合作不仅符合各自的利益,而且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。中方愿与俄印就推进多边合作保持沟通。中俄印开启合作,这个话题由来已久,但通常“只开花不结果”。
原因有三:1、中俄印都是大国,三方有着根本性的政治分歧,尤其中印还存在着重大的领土争端,这使得中印关系始终无法更进一步;2、俄罗斯不甘心只落位于欧亚大陆,如果有可能其还是想效仿前苏联,在南亚方向“有所作为”3、印度是俄罗斯的传统战略伙伴,俄罗斯希望继续收割印度军火市场。
奈何俄罗斯的实力撑不起普京对外扩张的野心,因此其只能不断拿资源、“先进的军工技术”换取印度等国家在俄乌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。只是令普京始料未及,印度的胃口太大,计划趁俄罗斯深陷泥潭之际,从俄罗斯身上获取苏57全套生产技术,而这或让中方难以容忍。
谈三点看法吧。
其一、战争加速了俄罗斯的衰落。从“莫斯科号”沙场折戟,到“库兹涅佐夫号”被搁置,俄罗斯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“好战必衰”:原来即便是大国,却也经不起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,如果有可能还是应以和谈为主,将分歧摆在桌面上,让大家都能体面的退场。
可我们看到,俄罗斯依旧对乌克兰发动高强度的进攻,摆出了将对手即时撕裂的架势,而要获得可观的资源和在国际舞台上的稳定支持,普京就只能不断向美国喊话,期望美国能够制止乌克兰的反扑。同时希望印度能够顶着西方制裁的压力,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廉价油气。
其二、只有弱者相信眼泪,认为国际舆论会同情失势的一方。叙利亚新总统朱阿尼“跪舔”美国,却仍然遭受以色列轰炸的残酷事实就表明:弱国是没有外交权的,更不可能在大国的夹缝中保持中立,除非自己能够置之死地而后快,踩着强者的尸体站起来。
言外之意,普京今天仍能够获得一些国家的支持,在于俄罗斯依然强大,仍具备和美西方对抗的战略价值。如果有一天俄罗斯败了,那么对不起,曾经和自己交心的伙伴也会变成路人。因为在这个世上,弱者通常被强者踩踏,几无翻身的可能。
其三、中方或暗示俄印合作须“适可而止”,不能过于出格。近期发生在印巴的冲突就表明:有域外势力在背后鼓动印度和巴基斯坦开战,其目的在于祸乱南亚,干预中巴正常交往,让中国成为霸权泛滥的受害者。是谁呢,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。
为应对突发情况,中方就得把准备工作做足。比如中俄印开启全面接触,将分歧摆在台面上,供大家协商解决;亦或者中俄印联手合作,应对特朗普“一刀切”的关税政策。再不济,中俄印应该达成形式上的联盟,成为稳定世界和平的压舱石。
但是很遗憾,设想永远是设想。这就注定了:中俄合作、中印接触,多会停留于表面,只以利益区分各自立场。于中国而言,俄罗斯的衰落,印度在印巴空战中的惨败,实为促进中国崛起的重大现实利好,中方可笑看潮起潮落。
大时代资本,实盘杠杆配资,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